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依据我们的条件,与高中阶段学科常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与考查的常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征,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今天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二要点》,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学会下列重点词汇
1、既望:7月既望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3、如:纵一苇之所如
4、凌:凌万顷之茫然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
7、予怀:渺渺兮予怀
8、倚:倚歌而和之
9、方、破:方其破荆州
10、下:下江陵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4、狼藉:杯盘狼藉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
2、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
2、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缪:山川相缪
3、一词多义
1、望:
①7月既望
②西望夏口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
②而卒莫消长也
3、然:
①其声呜呜然
②何为其然也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于是饮酒乐甚
5、白:
①白露横江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6、歌:
①歌窈窕之章
②歌曰
③倚歌而和之
4、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
2、舞:舞幽壑之潜蛟
3、泣:泣孤舟之嫠妇
4、正:正襟危坐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
6、下:下江陵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
5、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
3、凌:凌万顷之茫然
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凌万顷之茫然
5、渺渺兮予怀
6、客有吹洞箫者
7、何为其然也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固一世之雄也
10、而今安在哉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2、而又何羡乎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难句翻译
1、壬戌之秋,7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季,7月16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大家任凭小船随便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现在在哪儿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一同享用它们。
1、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时候对男子的美称。
2、古今异义
①比好游者尚不可以十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于是余有叹焉在这时。今义:因为这个、因此。)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很之观
⑤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一词多义
1.道
①有碑仆道
②何可胜道也哉?
2.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其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
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可以穷也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⑧而予亦悔其随之
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⑩其孰能讥之乎?
4.以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5.之
①而卒葬之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总是有得
6.焉
①于是予有叹焉
②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
4、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名词作动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形容词作动词
①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可以穷也
②常在于险远
使动使用方法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故非有志者不可以至也。
⑥此余之所得也。
⑦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⑧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省略句
①而卒葬之
②有碑仆道
③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总是有得
6、固定结构
1.其孰能讥之乎?
7、文学知识
1.王安石
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谥号“文”,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官至宰相,后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伙”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爽。主要作品集《临川先生集》。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反对因循保守,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这是一篇说理性游记,以游山为喻,文章前面写游山,后面议道理,即事说理,说明要达成远大理想,收获一番事业,除去要有肯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