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择业;调适
高等教育的迅猛进步导致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年代悄然到来,伴随扩招,大学毕业生数目急剧增长,据悉,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这样大的就业重压,每个大学毕业生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在关系到自己前途与命的生活重大选择中,大学生显然没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因此,给毕业生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作好就业的心理筹备,打造好的就业心态,尽快达成就业,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有着极为要紧的意义。
1、大学生择业心理剖析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近些年,国内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达成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觉得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面试职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区域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薪资待遇、工作环境需要是苛刻的,都期望在东部沿海区域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区域则缺少就业热情。
(二)不可以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角逐
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认可的工作需要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其他人进行激烈角逐,然而面对角逐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总是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
1.恐惧:有的学生因为在平常没好好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常识、能力、心理准备不足,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的大学生遭到就业重压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知道,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少自制力。
3.自卑:有的大学生因自我意识进步不完善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点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少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我们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的自己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看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可以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少艰苦创业的心理筹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地去收获我们的一份事业。
(四)依靠心理重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期望寄托在自己爸爸妈妈、亲戚身上,寄期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期望寄托在学校身上,期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少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2、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自己的逐步调整与健全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个大学毕业生第一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合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第二要认清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我们的职业坐标,设计好我们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2.客观认识角逐,维持好心态。好的心态在角逐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优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见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深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部分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重视发现我们的“卖点”、自己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面试中突源于己的“卖点”,最后达到目的。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因为好的机会而变得一帆风顺,但绝大部分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年轻人一代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达成自我价值、达成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后获得辉煌的收获和营业额。
[1][2]下一页